rss
email
twitter
facebook

2012年10月11日

世俗化洪流中的基督徒知識分子── 教會的思想戰線

關啟文基督教世界觀
世俗化的社會.世俗化的學術界
在香港,基督教思想一直只能在社會的邊緣生存,特別近年在世俗主義和多元主義肆虐的環境下,要作一個有擔當的基督徒知識分子實在面對百般衝擊。然而我深信基督徒知識分子應為教會堅守思想戰線,而基督徒學者更應以信仰為本,以達成信仰與學術的整合。

要這樣做誠然需要逆流而上的勇氣,因為現代學術世界從某意義來說是反宗教的:自然主義已成了學術界的遊戲規範,宗教只是私人事情,信仰與學問的分割已被視為理所當然,「基督化學術」這個概念荒謬不過。可惜的是,一些基督教學者為了避免「宗教偏見」等指責,也接受學術和信仰的二分法。他們雖然是有神論者,但卻採納方法論上的無神論(methodological atheism)。

很多基督徒對學術界的世俗化掉以輕心,因為他們認為教會存在的使命只是傳福音,然而這不單忽略了教會的文化使命,從傳福音的角度看也是短視的,因為思想的邊緣化也會導致教會的邊緣化,使傳福音的工作倍加困難。以香港為例,李天命的石頭問題、吳敏倫的性解放哲學和同志運動,也為眾多信徒帶來衝擊,和構成非信徒的絆腳石。

學術界的主流思想通常不會即時反映在社會上,但接受大學教育的知識青年或多或少會受那種思想影響。假以時日,他們就是未來的家長、老師、作家、傳媒工作者、大學教授等,換言之,就是社會文化的鑄造者。此外,「出位」學者的言論最受傳媒歡迎,所以只要有好幾個學者「敢言」,經傳媒重覆報道,也會對市民產生影響。這一代的學術主流思想,常常會成為下一代社會文化趨勢,如性開放的思想。

香港教會近年的青少年事工可說進入低潮,以浸會大學的基督徒比例為例,最近十五年內就跌了一半,由約40%降到約20%。要這一代的青少年信主、忠心回教會和自發地委身,殊不容易。這當然有複雜的成因,但我相信文化的改變是一個主因。

教會若要在社會中長遠生根,文化使命實在不容忽視。聖經命令我們要『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,使它都順服基督。』(林後10:5)這就是說,建立基督化心智(學術)的使命是跟隨基督的一部分。基督把萬事萬物都連結在一起(西1:17),所以在基督裡的真理才擁有終極融貫性和合一性,信徒不是應該存敬畏的心,竭誠地探索這真理嗎?

教會的思想戰線已失守了嗎?
文化使命的實踐似乎是福音派華人教會的積弱,一方面我們受基要派傳統的反智主義影響,另一方面也承繼了華人文化的實用主義。今天很多基督徒毫不著意去建立信仰的世界觀,對別人提出的挑戰更不懂回應。同一時間他們耳濡目染的是俗世主義、相對主義和享樂主義!這種日以繼夜的腐蝕使不少信徒流失。

另外一些基督徒肯反省,但往往「為反叛而反叛」。他們可能會先接受他們學科的理論,如心理學、社會學或哲學,用以批判基督教,卻從未質疑那些學科理論的前設,這種一面倒的「誠實」批判的結果多是負面的。由我進入大學到現今在大學任教有二十多年,我認識很多有信仰掙扎的基督徒,一個主因就是俗世世界觀的衝激與腐蝕,可悲的是,華人教會往往不察自己的邊緣化,基本上還是在自說自話,並忽略思想和文化戰線。

結語
面對混亂的文化局面,教會有甚麼出路?為甚麼信仰立場在公共領域表達時往往感到軟弱無力呢?面對香港日益墮落的文化,基督徒有責任努力使社會更符合基督精神,如重視人的價值和追尋美善。基督徒知識分子需要更多信仰的激情和動力,在文化上造就一個強大的基督徒聲音。我們需要一群基督徒學者紮實地在不同範疇為信仰作美好見證。基督化學術的工作是艱鉅的,一群基督徒學者最近看到這個異象,成立了「基督徒學者團契」,正是為了集思廣益,互相砥礪,以圖扭轉基督化學術的劣勢。就讓我們共同努力吧!










Share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