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ss
email
twitter
facebook

2004年11月21日

關啟文專訪: 一個基督徒知識份子的堅持

「天地不容」, 終於,大家都肯正視失控的傳媒已淪落到什麼地步了。(編按:當時2002年《東週刊》刊登女星被虐裸照,十個電影及演藝界團體發表「天地不容」為題的聲明,嚴詞譴責。)

人種的是什麼,收的也是什麼。多年來「腥色偽」俱全的劣質資訊土壤就是這樣開花結果。

傳媒教育?然而在自詡多元文化的自由社會中,你拿什麼量尺作道德判斷呢,結果往往又是「誰為正邪定分界」的另一個戰場。






    看我們特區的傳媒主流,依然是講求感官刺激的偷窺文化、色情文化、暴力文化、謾罵文化、消費文化……可以怎樣培養新一代的批判能力呢? 

    現任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的關啟文,自一九九四年已開始與一群牧師、社工、學生等有心人成立了「基督徒關注色情文化聯委會」,開展反色情運動,透過研討會、特刊、調查、集會、登報聲明等方法,甚至試過到出版社讀抗議信,以批判當時泛濫成災的色情漫畫色情文化,喚起市民的醒覺。

    至九七年初,報業因惡性競爭,娛樂新聞化,新聞娛樂化,色情副刊更變本加厲,反色情運動再掀高潮,還特別調查訪問了近千個中學生,發現經常看色情副刊的佔近半表示若不被拘捕,會強姦女性!這研究結果在傳媒盪起了一些討論,關啟文也上了前線,與主張打破性禁忌的前衛學者作一場筆戰。當這班人坐下來探討長遠方向,強烈感受到本地色情文化和社會倫理問題的深遠影響,遂催生了今天的明光社。

    「但這場仗是愈來愈難打了!」近幾年關啟文參與過社會上對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,反性傾向歧視法,娼妓合法化,賭波合法化等課題的討論,一場接一場的埋身肉搏戰下來,他發現這個社會真的已經變得很後現代,世事已沒所謂是非對錯,而道德標準都不過是權力工具罷矣。

自主權也是人權?
    譬如一些人權活躍份子要求政府應保護弱勢社群,要求立法禁止「歧視」和保障他們的「平等」機會,於是主流社會的道德標準不接納的「小眾」可以自動成為「弱勢群體」,只要他們扮演受害者角色,你不認同他的價值觀就是打壓了他的人權自由,我有性自主權,而性權是人權,妓權是人權,你不認同我的取向,就是保守和不寬容,就是主流霸權壓制小眾,是異性戀霸權壓制同性戀,是家長霸權壓制青少年。
    聲音叫得如此理直氣壯,關啟文也不禁反問自己是否犯了「歧視」而應該退下火線呢?看同志運動所揭示的個案故事多動人心弦,但單單訴諸憐憫就可解決社會政策的難題嗎?弱勢群體的訴求就必定正確合理嗎?

貧血的生命
    性歡愉的背後又有多少受創的心靈呢?反道德主義者的哲學,是認為一切痛苦皆由道德判斷而產生,你只要寬容接納,大家就相安無事了。但淡化了那受傷感覺,複雜而深刻的人性給壓平,人就變得冷漠抽離,更乏力承擔逆境。關啟文說了這個故事:「有個年青人看見一隻蝴蝶在繭中痛苦掙扎,心中不忍,就細心解開纏住蝴蝶的絲,以為是幫牠解脫束縛,偏偏不知道正是蝴蝶的掙扎過程,可以使血液流入雙翼,什麼時候能破繭而出,什麼時候就有力振翅高飛,現在輕輕鬆的走出來又有什麼用?都飛不動了。」
    從「道德的桎梏」解放出來,是否就不會焦慮壓抑?一切社會問題便迎刃而解?然而真實的情況是他們不再受美善的信念約束,卻換了人性的原始慾望。翻看這幾天(16-22/11)有關性倫理的新聞,幾乎每日都有新花樣:
    十五歲少年在家中閱報召妓被勒索、流行雜誌在街頭邀少女繪畫性器官和性愛圖並將作品刊登,被控違反《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》、廿六歲男教師叫女學生踩他自己的陽具「做實驗」、四十五歲男子承認與女友的十四歲女兒發生性關係、網吧東主要十六歲少女跟他肛交,更拍攝整個過程。新巴男高層涉嫌性騷擾男下屬、第三季愛滋病者增七十八人,為歷年最高接報個案的季度,近八成透過性接觸感染、明愛婚外情問題支援中心接獲第三者求助個案較去年激增七倍,由五月到九月共四十八宗,求助者全是女性,卅歲或以上超過七成五……
    關啟文說:「我問學生關於人生意義的問題,都答,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的事總不會去做的,但商業掛帥利字當頭,搵食緊要,有錢就賺,能守住「不傷害別人」的道德底線已夠交代了,再顧不上高層次的價值理念道德情操。社會公義的事嘛當然事不關己己不勞心,人就是這樣漸漸涼薄的。但這怎去提昇社會的美好?怎有素質成為一級大都會?
我有我價值 

    「支持者可以說性工作是好工作,現代的專業服務可以改變權力關係,娼妓不再是性奴,而可以提供性治療,甚至心理輔導,你不接納這新思潮,是你不夠開放而已。「但十來歲就去接客會有豐盛人生?我們別一廂情願的浪漫主義。而性傾向除了同性戀外,還包括了亂倫、孌童、獸交、姦屍、性虐待、性濫交等自願性質的「性自主權」,上述種種不被主流社會接納的性傾向,要立法反歧視,底線應該劃在哪裡呢?又如何與宗教自由、結社自由、家庭制度等整體社會的利益平衡呢?又如何保障不認同上述性傾向的人有權維護自己的價值觀呢?性傾向歧視仍有很大的討論空間。

    「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信念,最後建立一個合乎理性合乎經驗亦對社會有良好效果的價值系統,激進派可以提出多元性愛,為什麼保守派提出一夫一妻制就是霸權呢?」但前衛知識份子的創見愈驚世駭俗愈容易得到傳媒青睞,有「新意」嘛,而你的保守言論沒什麼可讀性,在公眾發言的機會就愈來愈少了,關啟文胖胖的,聲音細細的本是一個溫和的人,編輯有時也會嫌他寫的文章太客氣,索性改了更「戰鬥格」的標題,熱熱鬧鬧的或許理性討論的空間卻愈狹窄了。

人必轉離不聽真理
    有次他的筆戰對手說他終於露出狐狸尾巴來,原是怎樣的反人權怎樣的歧視。關啟文那次真的動了氣:「喂你堂堂博士讀錯我篇文歪曲我意思,然後扣我帽子給我標籤,講的那些跟我的理念完全相反啊,我很不開心,情緒低落了好幾天,再提起精神找資料逐點澄清辯解,但編輯說這個話題已過時唔登了。」
    這也是挫折,但他會學習完全放低那自憐自怨、對別人不滿的感覺,專心仰望主耶穌,心情就平復下來。經過這幾年的磨練,心志更堅定了,「無論情況可不可以改變,有多少同路人,我都會繼續參與。只是要行完上帝要我走的路程,見證了祂的恩典與真理就好了!其他又何必介懷呢?」

    他的堅持,也為了這一段聖經:「因為時候快到了,人必容不下純正的道理,反而耳朵發癢,隨著自己的私慾,增添許多教師,而且轉離不聽真理,反倒趨向無稽之談。你卻要凡事謹慎,忍受磨爛,作傳福音者的工作,完成你的職務。」《提摩太後書34-5節》

文章載自20021124日《談天說道》人物專訪


符碧珊,〈關啟文:一個基督徒知識分子的堅持〉,戴趙潔儀編,《我們從這裡說起──談天說道人物訪問錄》,香港:環球天道傳基協會,200411月,頁72-77